開發商在一開始接觸老舊社區,探詢住戶都更意思時,絕大部分的屋主大多會心裡想著,反正這種危老都更改建的事情,依造過往紀錄可循 改建時間也沒有那麼快,先等事情明朗以後再說,所以心裡總想著「先不急」,
可是他們都忘了這是全區眾人之事,危老都更同意比例皆須達到條例標準。在大家都「先不急」「等…誰…他們…再說」,在我不急、你不急、他也不急的狀況下,其實真正最不急是開發或建設公司,因為屋主房地是無法移動的,而建商卻可以先去忙比較急的案件,
也有很多屋主會這樣說:「等鄰居他們談好了,再來找我,我最簡單了!」,說此話的人,其實他自己也就是鄰居所謂的「他們」,來來去去導致「所謂的他們」在等其他鄰居「口中的他們」,而較無經驗的開發商,往往繞來繞去也不知從何著手,這種難以起頭的都更危老改建案例到處可見,也最容易把開發商趕走,錯過了老屋改建申請時機,讓自己成為老屋改建的孤兒,而錯失了從老厝到新樓,翻轉一個家的機會
至於為何會有如此多的老屋屋主表態「先不急」? 以下簡單整理了兩點
第一:先觀望建商跟我們社區或其他鄰居到底是什麼樣的對價關係與遊戲規則?
絕大多數人對都更危老沒經驗,這一生頭一次且僅此一次面對舊屋改建的事情,在整個遊戲規則對價關係未明朗的狀態下,人往往因缺乏安全感而難以下決定表態立場。
第二:都更不同意戶(釘子戶),所謂的釘子戶可大略分為先天釘子戶及後天釘子戶兩種。
先天型的釘子戶,本身就是自私自利、狹隘思維、貪婪短見之人,在簡要鄰里探訪中就可知其風評不佳,且屢試不爽,碰到先天型釘子戶,應驗了「千金買屋,萬金買鄰」這句話,至於什麼是後天型釘子戶?因為常聽說很多的都更危老改建案,越是到後面才表態的,幾乎得利最大,總覺得撐到最後一戶,才是最聰明的,所以後天釘子戶大多是被建商養壞的。都更法規執行至今20多年,除了法理日趨嚴謹,建商與開發商對預防及處理釘子戶也越來越有經驗,找時間再來深入分享!